家長們通過交流學習懂得了:
一、叛逆的本質(zhì)是無助
搗蛋,是孩子向父母發(fā)出的求教信號。”如果父母能夠及時察覺他的無助,將他從困頓中解救出來,他自然沒必要用調(diào)皮搗蛋的行為掩蓋自己。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看到他的需求,適時提供幫助,內(nèi)心得到滿足的孩子,自然不需要用叛逆的方式博取關(guān)注。越叛逆的孩子,其實越無助。他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叛逆,不過是在向父母呼救:看看我,幫幫我!樊登說:“一個人最無助的時候,情緒起主導(dǎo)作用,于是每次跟父母的溝通不是逃離就是對抗?!焙⒆拥男袨椴粫铝⒋嬖?,叛逆的表面下,可能是他的內(nèi)心在“哭泣”。叛逆,不過是孩子與父母溝通無效所誕生的產(chǎn)物,亦是孩子最無助時發(fā)出的變相求教,試圖引起父母關(guān)注。
二、叛逆的背后,是愛的匱乏
“孩子的問題,不是他的行為,而是內(nèi)心需要?!睈鄄攀墙鉀Q問題的最好方式。所有頑固的壞習慣和叛逆行為背后,都是愛匱乏的痛苦吶喊。如果每個父母都能聽到叛逆背后的吶喊,就不會簡單地跟孩子對立,堵死溝通的情感渠道了。
三、叛逆,權(quán)力斗爭的產(chǎn)物
孩子渴望獨立,父母卻事事包辦。孩子想要自由,父母卻將孩子緊緊拽在手中。孩子試圖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父母卻強行設(shè)計孩子的未來??梢?,孩子的“逆”,往往源于家長的“叛”。孩子認為“我有權(quán)利決定”,可媽媽卻認為“你必須聽我的”。一邊是渴望做主的孩子,一邊是不愿放權(quán)的父母。于是,叛逆就這樣誕生了。所以,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地來源于父母過多的管束和壓制。叛逆,不過是孩子與父母間權(quán)力斗爭的一場較量。四、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心理學研究者曾奇峰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焙⒆臃N種的不聽話,叛逆,其實都是對父母不恰當?shù)慕逃湾e誤溝通的反饋。孩子叛逆,往往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了,而不止是孩子。
看見,是改變的開始。
心理學有研究,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后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這一點,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得不到釋放和引導(dǎo),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只有看見孩子叛逆背后的動機,才能給予合適的幫助與引導(dǎo)。
理解,是打開孩子內(nèi)心的通道。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書中指出,叛逆的孩子幾乎都會覺得不被家人理解,家人也確實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菢印@斫馐亲钣行涯娴姆椒?。只有家長理解了孩子的內(nèi)心,說出他的需求,孩子才愿意和你溝通,傾訴。
賦權(quán),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跟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給他一個明確的界限,在界限內(nèi)讓孩子做主。而不是永遠說不,一味干涉,否則他就只能通過暴力來爭取獲得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