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雙減”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線上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區(qū)域內學校的交流與聯(lián)系,構建教師專業(yè)成長新平臺,12月20日下午,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低年級語文組與徐州市和平東路小學舉行了“校際教學聯(lián)誼活動”。
一、活動人員:
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低年級語文組教師
徐州市和平東路小學語文教師
二、活動時間:
2022年12月20日
三、活動方式:
騰訊會議號:754-774-447
四、活動具體安排:
來自徐州市和平東路小學語文組的呂品姁老師主備的是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大還是小》第二課時。呂老師能夠緊扣“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孩子展現(xiàn)出屬于他們這一年齡階段的真實而又豐富的內容世界和不同的情感體驗。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孩子們覺得自己很小,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困難,孩子們又覺得自己很大。就這樣在矛盾的思想斗爭下,孩子們跌跌撞撞、快快樂樂地成長起來。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的李俠老師指出:“我們要利用插圖、音頻、圖片等形象生動的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從而落實語言實踐?!钡湍昙壍膶W生雖然年齡尚小,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我們千萬不能被教材“困住”,創(chuàng)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生活情境,觸碰孩子內心,讓他們打開“話匣子”。
第二場集體備課展示是來自徐州市東湖實驗學校王思倩老師主備的《霧在哪里》第一課時。王老師以謎語來導入“霧”這一自然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王老師注重訓練學生在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導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想邊畫,“霧”這一頑皮形象就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
來自徐州市和平東路小學的吳穎老師針對《霧在哪里》這一教學設計提出高度肯定。她指出低年級學生有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老師們要有“學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個人的智慧,僅是草尖露珠;集體的智慧,才是海納百川。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在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潛移默化的濃厚了學校教育的氛圍。一路走來,一路收獲!
撰稿:丁賽、苗雨萌
審核: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