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老師,在人民路小學的五年里,連續(xù)五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并連續(xù)改崗到語文崗位五年。這五年里,她雖然沒有太陽的耀眼,但給學生們帶來溫暖:她雖然沒有鮮花的芬芳,但腹有詩書氣自華;她雖然沒有鋼鐵的堅硬,但卻是學生們堅實的港灣。她立志做一棵樹,做一棵向下扎根、向陽而生、不曲不折的樹,追尋平凡微光,汲取非凡力量。
一、愛崗敬業(yè),師德為先
做一棵樹,追尋“愛崗敬業(yè),師德為先”的責任之光。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深知,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思想上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敬業(yè)愛崗,廉潔從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作中,秉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學思想,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其中。緊扣黨的教育方針,與學校里的教學理念同頻共振,刻苦專研,團結(jié)協(xié)作,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和家長構(gòu)建家校共育的橋梁。
二、以愛育人,潛心耕耘
做一棵樹,追尋“以愛育人,潛心耕耘”的大愛之光。她深知,“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愛就是教育的生命。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特立獨行的需要老師去關(guān)愛,去呵護。
做六(5)班主任時,新轉(zhuǎn)入的一名學生,因為家庭的變故,開始叛逆,長時間玩手機,對手機游戲形成依賴,養(yǎng)成了懶散的性格,對于挫折歸因總是傾向于外界或他人,從未意識到自己應(yīng)該承擔的責任,形成了推卸責任,怨天由人的不良習慣。黃老師了解情況后,遵循贊揚可以對兒童產(chǎn)生奇跡,過多批評則塑造自卑、怯懦的“綿羊”的原則,在教育過程中,多注意對他的表揚,即使是點滴進步也給予熱烈的表揚,想方設(shè)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很快,他在這種條件下,逐漸樹立了自信,跟家長的關(guān)系也緩和了很多,不再針鋒相對。
黃老師還重視家校共育橋梁的搭建,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之間進行電話交流或當面溝通。在溝通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到原因,解決問題,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放慢腳步,家校共育做一棵樹,追尋“放慢腳步,家校共育”的生態(tài)之光。她深知,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尊重和信任很重要。
三、不斷汲取,精益求精
做一棵樹,追尋“不斷汲取,精益求精”的學習之光。她深知,人因為忙碌才有力量,如果摸魚成為常態(tài),那么放松也就沒有了意義,如果劃水占據(jù)人生,那么收獲也就沒了方向。時代在進步,社會在前行,教育理念在不斷更新,教育方式在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一線的工作者,她注重平時的積累,將日常工作中的反思、收獲和點滴記錄下來。且注重日常的學習,空閑時期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翻閱相關(guān)教育教學文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教育是愛,是陪伴,是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黃老師表示,要做一棵向陽而生,蓬勃發(fā)展的常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