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正好,丹桂飄香,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11月1日下午銅山區(qū)心理教育教師區(qū)域朋輩互助第七組“筑心成長”舉行了線上讀書會,本次活動由張集實驗小學吳芳老師主持。
孫蘭老師分享的書籍是周鼎文的《愛與和解》,書的扉頁上寫著:光有愛是不夠的,唯有站在正確的位置上,并且尊重系統(tǒng)里的每一個人,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幸福的關系。書中的案例故事,以及五大法則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分析,讓我們意識到愛與和解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更是一種內(nèi)在的修煉和成長。
首先,是愛的重要性。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愛都是我們?nèi)松凶钫滟F的財富。它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輕易放棄;它給予我們溫暖,讓我們在孤獨時感到被陪伴。其次,是和解的力量。在人際關系中,難免會有摩擦和矛盾。但是,通過溝通和理解,我們可以化解矛盾,實現(xiàn)和解。和解并不是一種妥協(xié),而是一種智慧。它需要我們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用寬容和理解去對待他人。
此外,是內(nèi)心的平靜與滿足的重要性。在追求物質和名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迷失自己,忘記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而《愛與和解》則提醒我們要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與滿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徐輝老師分享的書籍是《陪孩子終身成長》,他主要分享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是養(yǎng)育的本質。親子關系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它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系。它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模式。
二是養(yǎng)育孩子的三根支柱,重建親子關系模式。第一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所謂無條件的愛就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愿意心甘情愿的付出一切。第二根支柱是價值感。價值感決定了孩子能飛多高,而人是不可能自帶價值感的,所以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擁有較高自尊的孩子他的自律性才能更強。我們對孩子要多一些謙虛,對孩子表達善意和鼓勵,總是批評和責罵的孩子是很難有價值感的。第三根支柱是終身成長的心態(tài)。讓孩子擁有成長型的心態(tài),而不是固定型的心態(tài)。把注意力要放在過程中,幫助孩子而不是評判他,要正確的表揚孩子,在他做對事的時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時機,我們要允許孩子的失誤和挫折,只有在失誤和挫折中才能夠對孩子施加教育影響。
王鶴蒙老師分享的書籍是《蘇菲的世界》,本書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在神秘導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了對哲學的探索之旅。故事從一封神秘的信開始,信中提出了兩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蘇菲心中層層漣漪。從此,蘇菲在艾伯特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的哲學思想,認識了眾多偉大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等。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哲學的基本知識,也讓我們對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也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它指導我們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內(nèi)心的力量。
楊海榮老師分享的書籍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寫到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安全、快樂,沒有哪個父母故意讓孩子變得害怕、羞怯、不體諒他人、令人討厭。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孩子漸漸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對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等。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于承擔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因此,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養(yǎng)育的技巧,尤其是溝通技巧。在溝通中使用照顧孩子感受的語言是最重要的。
活動最后,吳芳老師總結了老師們的讀書分享,呂雪梅老師布置了11月份線下活動的相關安排及注意事項,焦嫚嫚老師分享了團輔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這場線上讀書會不僅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專業(yè)知識和閱讀體驗的平臺,更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為大家的心靈注入了一股溫暖而又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