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新課標理念,推動科學教育從知識本位向素養(yǎng)導向轉型,3月20日,銅山區(qū)李鳳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以“一路船奇”項目化學習活動為載體,開展跨學科實踐探索。劉集實驗小學吳磊校長及全體科學組教師深度參與,通過課堂展示、說課研討、評課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構建了“做中學、研中思”的教研新模式。
一、課堂實踐:從“沉材”到“浮舟”的科學挑戰(zhàn)
倪寶鎮(zhèn)老師執(zhí)教《用沉的材料造船》——激活思維,突破認知
倪寶鎮(zhèn)老師以“沉的材料能否造船”為驅動性問題,帶領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分組實驗,學生嘗試用黏土、鋁箔等“沉材”設計船體,探索改變形狀與增大體積對浮力的影響。
莊婷婷老師說課《用沉的材料造船》——融合理念,設計賦能
莊婷婷老師從項目化學習視角解析課程設計,提出“三階目標”:知識層、能力層、素養(yǎng)層。
二、項目落實:跨學科整合策略
科學組教師李浩聚焦項目化學習的系統(tǒng)性,提出融合策略:結合數(shù)學計算浮力、美術設計船體草圖、勞動技術制作模型,打破學科壁壘;利用廢舊材料(如塑料瓶、泡沫板)踐行環(huán)保理念,并引入編程技術設計智能遙控船模。設計“過程性記錄表”,關注學生在迭代改進中的成長軌跡。
三、評課引領:聚焦素養(yǎng)培育
工作室主持人李鳳校長在評課中強調:“項目化學習需以‘真問題’驅動‘深學習’。并結合課堂實例提出:避免“重動手輕思維”,需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論證假設,科學課應凸顯實證精神,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契機;
“一路船奇”項目化學習是小學科學教育轉型的生動縮影。通過全校科學組的協(xié)同探索,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科學本質,更推動了教師團隊的專業(yè)成長。
撰稿:倪寶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