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清明來臨之際,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化愛國主義教育,3月30日,徐州市銅山中學高二年級組織師生赴瑯琊古城,開展“走進瑯琊古都,探尋名人名士”主題研學活動。高二年級處主任歐翔帶隊,副主任趙巍巍、秦旭光及全體班主任隨行。
上午10點,研學團隊抵達瑯琊古城。在講解員帶領(lǐng)下,同學們依次參觀古城墻遺址、瑯琊書院、古縣衙等歷史建筑,通過斑駁的磚石、復原文物和全息投影技術(shù),沉浸式了解古城自秦漢至明清的變遷?!霸瓉怼畷ァ豸酥诖巳翁?,這些碑刻上的書法竟有如此深厚的淵源!”同學們駐足良久。在墨香四溢的書法展廳,同學們凝視《蘭亭集序》摹本,聆聽講解員講述王羲之“臨池學書”的典故。“原來‘入木三分’的成語就出自王羲之的故事!”同學們在研學手冊上認真記錄。在瑯琊書院,講解員以“瑯琊王氏”家族為例,剖析了魏晉時期門閥政治與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的關(guān)系,讓課本中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在沂蒙老街,嘹亮的《沂蒙山小調(diào)》回蕩在蒼松翠柏間。同學們學唱紅歌,了解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隨后的情景教學中,同學們通過VR技術(shù)“穿越”到孟良崮戰(zhàn)役現(xiàn)場,“這比課本上的描述震撼十倍!”軍事愛好者們在體驗后激動地說。
下午,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同學們與“歷代瑯琊王”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古今對話”。歷史組創(chuàng)新采用角色扮演形式,由學生飾演劉邦、諸葛亮等歷史人物,活動尾聲,臨沂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柳編、木版年畫等技藝。在師傅指導下,同學們親手制作了“書圣”主題烙畫葫蘆。這些笨拙卻真誠的作品,承載了同學們對傳統(tǒng)技藝的喜愛與傳承。
歐翔在總結(jié)中指出:“這次研學實現(xiàn)了多學科融合,同學們既在書法中看到文學的張力,又在兵法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奧秘。希望你們帶著瑯琊文化的滋養(yǎng),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傳承者。”返程的列車上,不少同學已開始整理研學報告,筆尖流淌著對文化傳承的深刻感悟。
作為書圣王羲之的故鄉(xiāng),臨沂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紅色革命精神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下午三點,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收獲一路高歌踏上了返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