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觀摩大彭實小語文教研活動之后,東風小學積極學習實小教學經(jīng)驗智慧,將獲得的先進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開展了以老舍先生的《母雞》為課例的語文教研活動。此次教研活動分為課前研討、課堂觀摩和課后評課三個環(huán)節(jié),全校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在思維的碰撞中探索語文教學的新路徑。
深度研討,為課堂奠基
在正式授課前一周,門倩老師與備課組老師圍坐在一起,對《母雞》這篇課文展開深入研討。門倩老師率先分享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提出以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體會母雞作為母親的形象,感受母愛的偉大。
其他老師各抒己見,王海燕老師提出在講解重點詞句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母雞生活的圖片,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劉紅芝老師指出要設計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經(jīng)過熱烈討論,門倩老師整合大家的建議,對教學設計進行了優(yōu)化,為打造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做好充分準備。
精彩課堂,展教學風采
教研活動當天,在教學過程中,門倩老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圈畫出描寫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變化的句子,并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作者態(tài)度轉變的原因。
在分析母雞的形象時,門倩老師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如“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母雞作為母親的無私奉獻。課堂上,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踴躍參與小組討論,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激烈碰撞。整堂課節(jié)奏緊湊,氣氛活躍,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多元評課,助教學提升
課后,全體聽課教師進行了評課交流。首先,門倩老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分享了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隨后,老師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門倩老師的課堂給予高度評價。大家一致認為,這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老師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張盈盈校長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寫作手法的指導,讓學生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楊思夢主任認為可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薛奎武老師指出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本次以《母雞》為課例的教研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通過課前研討、課堂觀摩和課后評課,老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老師們將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打造更加高效、精彩的語文課堂,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