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校園,師者先行。為了幫助教師明確學習和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規(guī)律,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6月17日,云苑路小學悅云讀書社成員相聚在一起,圍繞《教育心理學》一書,開展“時間中的教育:適時而教”主題讀書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由李天樂老師主持。
亦師亦友伴花開,一束微光漸斑斕。褚楚老師講述了看完這本書后,在日常課堂中的“一點滋味兒”。初登講臺時的青年教師,每節(jié)課備得是滿滿當當,恨不得把那節(jié)課的知識一股腦教給學生,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吸收效果,忘了“過滿則虧”這個道理。
用生命的語言建立心靈的連接,孫夢瑤老師飽含深情地分享了自己閱讀《教育心理學》的心路歷程。孫老師以一部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是應該人間萬分疼愛的珍寶。閆聰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到了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良師,更是撥開前途迷霧、照亮心靈成長的引路人。表示青年教師要帶著愛心走向學生,帶著童心融入學生,將閃耀著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種子播撒在學生心間。
張?zhí)炀S和孫悅老師分享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風格,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并適應他們的學習風格,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教育中,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記憶力和思維方式對于有效教學至關重要。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可以指導音樂教育者設計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策略,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階段選擇合適的音樂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
張馨戈老師總結了教育者心靈歸宿的兩種結局:越教越黑暗寒冷、越貧瘠荒涼;越教越明亮溫暖、越豐厚繁盛。前種教育的結局,代表著“死亡”,后一種教育的結局,大抵就是“永恒”。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師們必須要自我審視,把終身學習、不斷成長、自我改革作為我們永久的志向。
無論什么時間,無論什么地方,無論什么人,都存在教育的影子。李樂老師分享了教育的層次感,最淺的層次是傳授,傳授知識后的教育是碰撞,碰撞后的教育便是激發(fā),即激發(fā)學生不斷的進行自我教育,這就讓教育在時間與空間上不斷地延續(xù),通過教育搭建起人與永恒的橋梁??讗偫蠋熞浴段以诳罩酗w》一課為案例,講述了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作為教師要鼓勵他們?nèi)ビ赂业貙ψ约焊信d趣的事物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就算出錯了,也不要害怕,不能怯步,而是應該充分享受那種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新樂趣。
韓茹老師讀完這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交流和引導。老師需要用心去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呂曉文老師以深刻的理解闡述了作為教育者要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質,順應教育規(guī)律,不斷地精進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富有愛心、同理心和悲憫之心,托起孩子們的成長!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次教師讀書論壇活動,展示了老師們的讀書成果,拓寬了教師的教育視野。今后,學校將更好的發(fā)揮“讀書成長共同體”的引領作用,充分調(diào)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努力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