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激發(fā)小記者的愛國熱情。11月12日下午,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總部組織奎山小學分團40名小記者走進徐州新四軍第四師史料展館參觀采訪。
王龍館長熱情接待了大家,并帶領小記者參觀新四軍第四師紅色教育史料展館,他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新四軍四師抗戰(zhàn)在徐州”的光輝歷程。他說:1937年7月,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根據(jù)國共兩黨談判達成的協(xié)議。1937年10月12日,由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南方8省的紅軍和游擊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云逸為參謀長。皖南事變后,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重建軍部的命令,隨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下設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1942年12月,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qū)由八路軍第四縱隊整編,成立了4個地委與軍分區(qū)。彭雪峰任師長兼政委,參謀長張震,主要活動區(qū)域在皖北和徐州一帶,徐州是華北和華中兩大抗日根據(jù)地的結合部,是通往延安的咽喉要道和淮北抗日根據(jù)地的北大門。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河南夏邑縣八里莊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第3師副師長張愛萍接任第4師師長到抗戰(zhàn)結束,新四軍第4師各部走向新征途。新四軍第4師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主力部隊發(fā)展到3個旅及騎兵團等10個團,地方武裝發(fā)展到2個軍分區(qū)、1個獨立旅、11個獨立團、20個縣總隊,共3.2萬余人,民兵、自衛(wèi)隊發(fā)展到7.3萬人。共作戰(zhàn)5288次,繳獲步槍3萬余支,短槍1990支,輕機槍742挺,重機槍64挺,迫擊炮32門,高射機槍2挺,平射炮2門,機關槍4門,各種彈藥一百零一萬多發(fā)。俘獲敵偽軍38175名,斃敵偽軍19582名,傷敵偽軍4690名。勝利地完成了堅持淮北地區(qū)抗日斗爭的任務,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參觀活動中,“小海燕”們一邊用心聆聽講解,一邊仔細觀看新四軍四師的珍貴歷史圖片和歷史文物,一邊與王館長熱情地交流互動。小記者們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踴躍采訪:“王館長您好,請問新四軍第四師是哪一年成立的?有多少人?他們都在哪一帶打仗活動?當時使用的什么武器?吃的什么飯?條件艱苦嗎?......王館長熱情又耐心地回答了小海燕記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采訪活動氣氛熱烈,掌聲不斷。
小海燕記者們聆聽王館長一段段鮮活深刻、感人至深的新四軍四師抗戰(zhàn)在徐州的紅色經典故事,讓小記者們多角度、沉浸式感受到了新四軍英勇殺敵的風采、深刻領悟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孩子們深受教育,備受鼓舞,紛紛表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要以先輩和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牢記革命歷史,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刻苦學習,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貢獻青春和力量。
小海燕記者團總部主任陳曉最后說:在紀念新四軍成立87周年的日子里,小海燕記者團奎山小學分團的小記者走進徐州新四軍第四師史料展館參觀采訪,這里的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歷史史料都讓我們們深受教育,備受鼓舞。作為新世紀少年我們要繼承發(fā)揚新四軍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擔責有為,自立自強,好好學習,奮發(fā)向上,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時刻準備著!
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總部:陳曉丁修武